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加強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建設是重要任務。今年以來,萊蕪區聚焦村“兩委”干部、鄉村振興工作專員、第一書記和工作隊等群體,創新培訓方式,堅持“精準、全面、有效”原則,線上線下、分類分批,推動農村基層干部全覆蓋培訓、分類施教,進一步提高農村基層干部政治理論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。
“三個班次”推動精準施教
精準安排培訓班次。聚焦農村基層組織建設“三支隊伍”,即村“兩委”干部、鄉村振興工作專員、第一書記和工作隊,開設3個主體班次,不搞大雜燴、一鍋煮,針對不同群體特點分級分類培訓,找準不同群體的實際需求,實現教與學有效融合。精準設置培訓課程。實行“訂單式”教學,廣泛調研不同群體的培訓需求,科學制定課程計劃,按照“干什么學什么,缺什么補什么”的原則,有針對性地推送基層黨建、民事調解、農村財務、電商營銷、文稿寫作等19門實用課程,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有效銜接。精準強化過程管理。按照“一班次一方案”要求,圍繞培訓對象精準制定培訓方案、應急預案,合理規劃培訓時間、日程安排,確保培訓全程可控、有序有效。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規定和培訓紀律要求,安排2—3人靠上管理、緊跟服務,建立培訓事務有人管、培訓過程有人盯的管理模式,確保培訓過程組織周密、紀律嚴明。
“兩種結合”實現全員輪訓
線上、線下相結合,突破場地限制。在全市范圍內率先利用“濟南鄉村組織振興大數據中心”平臺,采取“云課堂”形式,采取“1+34”的形式,即設置1個主會場和34個分會場,將全區792名村黨組織書記、2946名其他“兩委”成員、792名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等5000余人納入培訓“大家庭”,線上線下同步參訓、現場網絡雙線并進,有效地突破場地限制、實現全面覆蓋。示范、全員相結合,做到應訓盡訓。以鄉村振興工作專員集中培訓班為例,采取“區級抓重點培訓、街鎮抓全員輪訓”的方式,區級擇優推薦95人參加線下培訓,其他650余名工作專員利用“魯網”直播系統在街鎮分會場同步參加線上培訓。主體班次結束后,以街鎮為單位開展集中交流研討。通過示范培訓與全員輪訓相結合、集中培訓與集中研討相結合,讓培訓更加“入味”、更加“適口”。
“四類模式”提升培訓效果
規定動作強化理論指導。區級層面精心設置課程,全區農村基層干部全部納入規定課程培訓計劃,幫助參訓學員不斷開拓視野、創新思維,授課老師結合農村基層工作實際幫助厘清路子、出主意,為下一步工作打開思路、提供參考。自選動作著力補齊短板。在全區統一設置培訓課程的基礎上,專門留出時間和空間,讓15個街鎮根據各自實際,聚焦短板弱項,設置“自選動作”,實現有益補充,通過采取“規定+自選”相結合的方式,推動培訓差異化、多樣化,提高針對性、實效性。交流研討助力消化吸收。典型代表上臺交流成長經歷、實踐感悟,與大家產生共鳴、形成同頻共振,進一步明確方法、找準方向、鼓足干勁。通過學員分組研討、線上線下交流,促進對培訓內容的提煉吸收,提升培訓效果。述職比武檢驗培訓成果。圍繞村居各項工作半年考核,結合培訓所得所獲,組織開展鄉村振興大比武、鄉村振興工作專員半年考核、第一書記擂臺比武等活動,做好學用結合文章,推動培訓工作走深走實、入腦入心。
培訓結束后,參訓的農村基層干部普遍反映,這次培訓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,針對性、實效性強,既提升了境界、開闊了眼界,也學到了真經、轉變了作風,感到很過癮、很“解渴”。大家紛紛表示,將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履職盡責、攻堅克難的強大動力,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,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,向組織和人民交上一份滿分答卷。
(編輯:劉婷; 責任編輯:袁菲; 終審:孫佳音)